首页

松岛女神

时间:2025-05-24 09:27:29 作者:国家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针对贵州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 浏览量:49524

  走进广州开发区、黄埔区,一个个独具特色的平台载体展示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勃勃生机。

  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内,200多家港资企业聚集,“广州制造+香港服务”打开了两地产业深度合作的无限空间;中新广州知识城里,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生物医药、集成电路等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中,一个个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托举港澳青年逐梦大湾区……

  当前,广东省正全力打造17个粤港澳合作发展平台,包括横琴、前海、南沙、河套4个重大合作平台,以及分布于广州、佛山、东莞等城市的13个特色合作平台,助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其中,中新广州知识城、穗港智造合作区两大特色合作平台都位于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内。目前,黄埔区与广州开发区实行深度融合的管理体制,依托各类特色平台扎实推进粤港澳在产业、科技、青创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

  科技交流多点开花

  4年前,来自澳门的“85后”青年陈祥来到黄埔区“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成立了广州神农智联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如今已闯出一片天地。

  选择这里,陈祥看中的是这片热土上产业和科研机构集聚的优势。他表示,澳门青年人创新部落拥有很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在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可为企业提供有力支持。神农智联与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澳门青创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神农数字技术研发中心,研发溯源链农产品综合交易平台,推动茶叶、中药材等产业发展,成为该区发展智慧农业的重要力量。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建设的一系列高水平创新平台,有力推动了大湾区科技创新合作。目前,区内已建成以广州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引领的“2+3+N”战略科创平台集群,集聚各类科研机构超1000家,研发投入强度达6.65%,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区内还构建了“教育—科研—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产业孵化链条,为湾区科研人员和创业者提供丰富资源。

  在众多科创平台支持下,粤港澳三地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开花结果。清华珠三角研究院粤港澳创新中心成立3年多来,已支持港澳项目16个。香港青年陈子翔是水中银(国际)生物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的项目落户黄埔之后,在清华珠三角研究院支持下成立了生物大数据研发中心,以生物科技与大数据为助力,优化了企业原料管理,增强了研发实力。香港青年科学家伍子龙带领的华港龙生物科技(广州)有限公司,受清华珠三角研究院邀请落户黄埔,专注于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创新。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持续深化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验,促进粤港澳知识产权要素融通发展。在中新广州知识城,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已连续五届举办并永久落户;连续举办两届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人才发展大会暨知识产权人才供需对接系列活动,已“云端”对接知识产权专业人才超4000人。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还整合粤港澳三地专业力量,共建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调解中心,为企业和个人提供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等服务。

  产业协作向“智造”蝶变

  广州开发区与港澳有着深厚的产业合作渊源。上世纪80年代起,一大批港资企业陆续落地生根,从这里迈向广阔的内地市场。“广州开发区是粤港合作的先行者,入驻企业不乏屈臣氏、李锦记这样知名的港资企业。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入驻港资企业253家,以先进制造业聚集的优势,成为大湾区内穗港合作的生动典范。”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穗港智造合作区管委会主任代新祥表示。

  多年来,港资企业在广州开发区制造业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广州开发区已形成汽车、新型显示、绿色能源、新材料、美妆大健康5大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重要基地。

  在大湾区建设浪潮中,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应运而生。2021年,广东省印发了《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提升穗港产业协同创新水平。近年来,广州开发区全力推进穗港智造合作区建设,穗港产业协作从“制造”向“智造”华丽转身。

  代新祥认为,广州穗港智造合作区的发展顺应了香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需求,依托于广州开发区的制造业优势,结合香港的科研、销售、设计、知识产权等优势,形成很好的产业互补。当前,合作区正以制造业为本,构建以智能制造、高端日化、食品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接下来将全方位加强与香港的合作,营造“有呼必应、无事不扰”的营商环境,推进与港澳的产业互动与深层次合作。

  从早期的香港创业者到新一代港澳青年,广州开发区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港澳人才和企业前来寻觅机遇。作为材料领域的专业人才,来自香港的海归博士倪释凌决定把自己的实验室落户于此,为国内企业及科研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创业经验丰富的香港青年杨腾也把企业迁到黄埔,和团队带着VR(虚拟视像)项目,顺利赚到了“人生第一个100万元”,还把产品和服务从黄埔带到了香港。

  “靠埔青年”成新名片

  建设黄埔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之家、出台“港澳青创10条”、举办“青春黄埔行”港澳青年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多措并举,营造适宜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最优环境,吸引越来越多港澳青年扎根黄埔、拥抱大湾区,“靠埔青年”成了港澳青年的新名片。

  香港青年何泽荣在暨南大学读书时,就常关注大湾区建设话题。在面临职业选择时,他决定留在广州发展。2021年7月,“青春黄埔行”港澳青年社会实践活动启动,何泽荣与来自暨南大学、中山大学等多所广州高校的港澳籍学生参加了活动,了解这里支持港澳青年就业创业各项政策,充分领略这座创新之城、科技之城、绿色之城的魅力。“百闻不如一见,我大开眼界,深深被黄埔吸引了!”何泽荣说,和许多港澳籍学生一样,他选择留在黄埔,成了“港澳青创10条”政策的受益者。

  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推出的“港澳青创10条”,从创业启动、创新激励、平台建设、金融支持、办公补贴、实习就业、合作交流、生活保障等各方面送出一系列大礼包,着力解决港澳青年在内地创新创业就业的难点、堵点。何泽荣毕业即选择来黄埔就业,不仅可享受为港澳青年提供的专属人才公寓,还有每月1500元的生活补贴、就业补贴等多项补贴。在黄埔创业的陈祥,则享受了对入驻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孵化载体的企业给予3年办公场地租金补贴的扶持政策,他创办的神农智联享受了50万元的租金补贴。

  据介绍,近5年,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已投入近8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运营,“港澳青创10条”等港澳青年专项政策自2019年设立以来,兑现资金超过2000万元。

  为满足港澳青年创新创业的需要,广州开发区、黄埔区规划了8.6平方公里的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已建成澳青部落、湾创之星等6家服务港澳台青年创新创业的载体,总孵化面积达7.7万平方米。据统计,该基地累计孵化项目共498个,其中港澳项目186个,带动就业6941人,其中港澳居民260人。 (经济日报记者 郑杨)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绿色防护带有望年内合龙

去哪儿数据显示,消息发布后,去哪儿平台“澳大利亚”机票搜索量环比增长四成以上。在去哪儿平台上,飞往澳大利亚的航线覆盖多个城市。悉尼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杭州、重庆、南京、厦门、天津、济南、西安、海口、郑州、太原等多个城市,暑期从郑州、重庆、天津往返悉尼更便宜,价格在2500元左右。此外,墨尔本可直飞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杭州、南京、厦门、青岛、海口等城市,上海、广州也有直飞布里斯班的航班在售。从旅游订单来看,大堡礁、悉尼歌剧院、出海观海豚受到旅客欢迎,8-12日团预订更多。在澳大利亚,旅客可以出海观鲸、看企鹅归巢,体验特色风情。

探厂视频成展示中国制造新窗口

沈阳10月12日电 (李晛 王景巍)记者12日自辽宁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获悉,第十三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全国赛将于10月16日至18日在辽宁沈阳举办。

陈茂波: 香港具备丰富的条件发展国际数据交易

作为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联手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打造的国内首条融合“5G专网+北斗高精度定位+国产化服务器”的新时代示范性智慧高速,路段部署上千台高清摄像头、毫米波雷达、MEC和RSU智能感知设备,构建起伴随式出行服务平台。平台覆盖交通安全、效率、服务三大类16项车路协同应用场景,为网联车、社会车辆的出行提供伴随式信息服务,实现在高速公路场景下的“车路云”高效协同、安全可靠的信息交互。

“中法文明交流互鉴:回顾与展望”学术研讨会在巴黎举行

在“碳达峰”背景下,全球汽车新能源转型持续加速,近年来,中国车企海外扩张呈现加速态势。南京金龙客车制造有限公司带来了一款客车头设计的垃圾运输车,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更高的舒适度,能改善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体验,该车型将聚焦在东南亚国家销售。据企业相关负责人张飞介绍,集团正因地制宜,通过整车出口和技术合作的方式,与更多区域当地伙伴共同推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在张飞看来,新能源汽车的产能远未达到顶峰,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拓展也充满信心。

(身边的变化)健康数据实时看 侨乡青田科技赋能托起幸福“夕阳红”

把科技创新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化教育科技人才综合改革,加强科教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大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力度。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女王论坛